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趋势研究
中原经济区边缘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 2017-2-15 0:00:00来源:
   当今社会,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风起云涌。以郑州为中心,郑州周边九市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也呈强劲发展之势。然而,地处中原城市群边缘的九个城市如何把握大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人们思考的重大问题。这九个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据了全省的53.7%和42.1%,半壁江山的发展直接决定全省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推动边缘城市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变边缘为前沿,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承力借势,成功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应有之义。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㈠边缘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

   边缘城市是指离省会城市或者非省会副省级城市以及城市群(圈)较远的城市。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我国共有57个这样的“边缘城市”,这些城市规模较小,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较弱,但它们也拥有富有特色和易于变化城市形态等优势,也更加易于接受周边经济高地的辅射和带动。近年来,许多边缘城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挥独特作用,逐渐成为区域融合的前沿。濮阳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近年来,重新定位城市发展战略,努力化劣势为优势,正日益发展成为中原地区向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沿海发达地区延伸、衔接、融合的前锋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引领、辐射、集散、制衡等作用的主导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和区域的互动,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区域共同体的协同发展。近年来,随着濮阳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为把濮阳打造成为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创造了良好条件。

㈡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指导

   1、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基础,形成了日益规范的空间分析经济学。基于对于区域内资源配置的重点和布局主张不同,以及对资源配置方式选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主要有不平衡发展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以独具特色的理论指导区域经济的发展。

   2、影响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因。一是要素聚集。要素聚集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要素在区域内主要流向需求引力最大、收益最大和离要素最近的区域。二是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由于不平衡增长模式的存在,集中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和中心城市的快速增长,进而影响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三是产业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在某一区位点产生并发展后,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作用下,会引致更多产业和人口集中,进而支撑城市发展。四是区域文化。深厚的区域文化资源积淀可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

㈢边缘城市成功发展的经验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圈和城市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部分边缘城市也正努力突破自身的各种限制,积极寻求赶超发展的新途径。如芜湖市在大力推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做文章,成功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徐州市通过实施“东进战略”,不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枢纽地位,成功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濮阳发展现状分析

㈠濮阳总体概况

   近年来,濮阳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3年,共有1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同时,濮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攀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濮阳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㈡濮阳SWOT分析

   1、优势与劣势。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濮阳积极打造经济赶超发展的优势条件:逐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区位特点正在转化为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战略储气库、油气输送管网、煤炭储运中心等项目,能源物流中心已然成型;总部经济不断壮大,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日益显现;城市魅力日益彰显,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濮阳仍具有城市首位度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工业整体竞争力仍待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形成还需时日等不利因素,需在新一轮的赶超发展中认真解决。

2、机遇与挑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持续演进为我们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   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国家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中部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河南省三大战略实施和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实验区建设,为濮阳实现赶超发展提供了又一平台和载体。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下一步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周边地区中率先发展,压力巨大,形势严峻。

三、濮阳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举措

    在这重大的时代变革面前,濮阳要加快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站位高远,定位精准,把边缘当前沿,变被动为主动,着力建设基础设施,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全方位提升综合竞争力,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沿城市。

㈠以重大基础建设为突破口,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完善交通基础条件。优化区域铁路网布局,打造内陆口岸集散地,加快完善公路网络,为濮阳与三大经济圈衔接融合提供保障。二是夯实城市基础条件。做好城市发展规划,高标准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不断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带动周边区域与中心城市协同发展。三是壮大产业基础条件。加快能源基地建设,使能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㈡强化产业支撑,构建互动发展的工业体系

    一是搞好顶层谋划,完善工业体系。统筹考虑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与周边地市产业的错位和互补发展,结合濮阳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四大支柱产业和多项产业为补充的“4+N”工业体系。二是多措并举,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突出龙头带动,吸引大批配套企业集聚,促使产业集群形成。加快延伸优势产业链,将产业链做成产业集聚的主脉。同时,要突出品牌培育,切实提高产业集群水平。三是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推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生产性服务配套和生活性服务配套,积极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切实增强承载能力。

㈢着力扩张提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建设区域级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打造核心商圈,成为广域型的地区商业中心和集聚区。二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三要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突出打响杂技文化和上古文化品牌,培育具有特色魅力的文化产业。四要积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创造发展新优势。

㈣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搭建全方位融合发展平台

    一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着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努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着力打造区域性高端医疗、教育培训、休闲度假中心等城市品牌,提升濮阳在周边地区的首位度。二是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构筑良好产业生态环境,吸引多方客商投资,形成产业发展高地。三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为濮阳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引导、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瞄准、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㈤建立和启动与周边地市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区域融合发展的规制体系。从顶层设计和专项立规两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二是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努力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信用,促进要素资源无障碍流动。三是积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周边地市政府论坛、专家论坛和企业家论坛等,及时把论坛成果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和企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