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战国 陈中武 刘振清 刘建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这一战略高度谋划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省沿黄布局生态经济轴带指明了方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构建黄河生态经济轴带,可以放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
黄河国家战略聚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与我省全部国家区域战略相互叠加,这对我省具有特别重大意义。
一是面积影响大,黄河流经我省8个省辖市,流域保护和引水受益地区涉及13个省辖市105个县(市、区),面积约占全省的57%;
二是经济影响大,横跨中原城市群核心区,而中原城市群是黄河流域国家级城市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与郑汴洛焦新许济1+6郑州大都市圈几乎完全重叠,影响我省约80%的GDP;
三是战略影响大,在黄河流域九省区中,只有在河南段黄河国家战略与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区域战略是完全叠加的,必将产生协同倍增效应。应充分发挥黄河国家战略对我省其他国家区域战略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构建黄河生态经济轴带,促进郑州大都市区与洛阳都市圈融会贯通,助推郑汴洛焦新许济1+6郑州大都市圈一体化或同城化融合发展。
| 黄河国家战略为构建黄河生态经济轴带提供了保障
黄河国家战略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明确了建设美丽之河、平安之河、兴旺之河、创新之河、文化之河的总目标,这就为我省沿黄布局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是技术可行,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悬河水患问题得到治理,为沿黄布局城市提供了技术前提。黄河小浪底水库已连续实施了13次汛前调水调沙,下游河道主槽河底高程平均降低2.03米;
二是理论可行,符合“点—轴—网”区域经济布局理论和大城市群轴带发展理论。我省进入工业化后期,现代综合交通干线网络体系加速形成,构建沿黄生态经济轴带将强化中原城市群增长极、都市带、网络化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是政策可行,黄河国家战略强调“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约布局”的基本原则,为我省构建沿黄生态经济轴带提供了战略和政策依据。我省构建沿黄生态经济轴带符合城市群沿交通干线和生态轴线复合集约布局的规律趋势;
四是现实可行,中原城市群沿黄融合发展已现雏形,滨水布局和流域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趋势。近年来,郑汴洛焦新济等省辖市加快沿黄布局城市新区,黄河两岸产业新城纷纷崛起,黄河已变成郑州大都市区的内河,一体化融合发展趋势已经形成。
提升黄河生态经济轴带集聚功能,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发展,亲水布局、轴带发展,组团集群、高端发展,文化铸魂、创新发展,强化黄河生态、新经济增长极、科创谷、黄河文化等核心功能,助力郑汴洛焦新许济1+6郑州大都市圈一体化融合发展。
| 优化黄河生态经济轴带布局
优化黄河生态经济“一轴两廊三带一网”空间布局,其中“一轴”即黄河生态经济主轴,“两廊”即黄河谷生态走廊、黄河谷科创孵化走廊,“三带”即沿黄高端产业带、都市带、文化带,“一网”即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全域一体化或同城化。
构建“三滩分治”黄河谷生态廊道。强化全流域生态修复,在伊河、洛河、沁河等黄河支流的源头设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林保护区,河渠两岸建设森林生态廊道。强化黄河滩区生态廊道建设,坚持“三滩分区治理、泥沙分区落淤、洪水分级设防”的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思路,加强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构建“高滩森林生活区、二滩农文旅生产区、嫩滩生态湿地区”的空间格局。打造“高滩”大堤森林廊道,优化布局田园综合体、文旅乡村和特色小镇;打造“二滩”水农文旅廊道,发展生态功能性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嫩滩”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滩区黄河牧场。
构建“多点联动”黄河谷科创孵化走廊。国内外经验表明,一流科创要素资源主要集中布局在中心城市生态最优良的滨水区域或山水区域。遵循“滨水布局”的一般规律,依托两岸六大城市新区建设高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交通、文化创意、高新农业等特色黄河谷科创孵化园区,集中布局专业化高校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设立新校区、分校或特色学院,集聚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和孵化器,创建国家创新创业基地。
构建“多极联动”沿黄产业带和都市带。根据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都市圈一体化融合发展需要,沿黄布局六大新区,提升十大县级城市组团,推动沿黄产业集聚区向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新城转型升级。黄河南岸布局汴西新区、郑东新区、郑西新区(包括高新区、荥阳、上街)、洛北空港新区等“四大新区”,布局中牟、郑北(金水惠济)、巩义、偃师、新安等“五大组团”,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康养、科技孵化等现代服务业。黄河北岸布局平原新区、焦南(武陟)新区等“两大新区”,布局原阳、温县、孟州、吉利、济源南部等“五大组团”,重点发展大农业、大文旅、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发展智能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新兴产业。
构建“三线协同”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构建黄河风光旅游线路、黄河丝路文明旅游线路、郑汴洛古都文化经典旅游线路,打造世界黄河文明旅游目的地。
构建“四路协同”沿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南北两岸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加快南北两岸新区和组团互联互通,规划黄河水上旅游客运航线,完善黄河观光大道路网,促进郑州和洛阳两大航空枢纽协同发展,推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综合交通网络无缝对接。
| 强化创新驱动和项目带动
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推进我省沿黄生态经济轴带布局,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优化推进机制,放大战略叠加效应,注重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尤其是要强化创新驱动和项目带动,强化招商引资。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争取进入中央项目库,实施河道治理、滩区治理与居民迁建、森林廊道等重点工程,争取沿黄综合交通网络列入国省干线计划;规划建设黄河国家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谋划黄河国家科学院、黄河大学、黄河科技园、黄河博物院等,争创国家城市新区、国家高新区或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黄河产业新城;拓展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创国家创新创业基地,引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创建郑州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黄河谷科学新城;引进创建一流国际大学和高新技术大学,建设大学科技园和黄河谷科创孵化走廊。
(作者单位分别为省委党校、嵩山智库、河南大学、郑州大学)
来源:大河财立方